九:烏托邦的根基(2010年11月)
[題要]
若是我們仔細察看方濟及佳蘭的作品, 會發現大多數的作品都是晚年時所寫的;這證實了, 他們的基督信仰活力及朝氣,身體上或是在人性的脆弱上, 都衰老時,但是在福音生活的活力上卻更具力量。我們問: 是否他們在生活的渴望上,完全交付在基督信仰生活末世的因素中, 並且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當然,我們未必能夠將方濟及佳蘭在末世信仰的思想, 放在現代神學的框架內來思考。 他們有自己的時代背景及對末世思想的瞭解。(參閱:會一,廿一; 廿三4;太陽13)但是,從他們的福音經驗, 能夠探討他們在這方面的觀點,並知道他們烏托邦思想的根基, 也許這些思想為今天是有用的, 並為我們展現新穎的末世思想及基督徒生活的積極態度。
[方濟與佳蘭]
以當代平信友的福音生活運動來說, 方濟與佳蘭二人的生活並不過分及狂熱, 但在個人的生活朝氣上卻極為熱忱及積極。他們從未放棄所渴望的, 並且還以決定性的步伐實踐到底:「弟兄們,我們要開始事奉天主! 因為到現在我們還少有作為,並少有進展。」(薛一103) 他們相信新的可能性, 即使明顯的衰弱及令人感到失望和沮喪的情況下仍是如此。(成德1 )這樣看出來,這種人所具有的內在心靈的極大潛力。(忠告五8) 他們表達了交付的經驗力量,仍在人眼光看來是失敗的環境下, 保持著美好的步伐。(薛二143,151;三友65) 若是他們沒有保持這些活力渴望, 他們基督信仰的及弟兄友愛的烏托邦思想或理想會乾枯的。
其次, 他們的基督信仰生活也持續在新約的末世思想展現出來; 方濟與佳蘭已經清楚地看出他們的福音生活選擇有必要與「世俗」 斷絕。(會一,八1;會二十7;遺囑3;信友二31,36, 65,70-71;佳規六2,十6)這就是說, 福音是在有生活價值之上,在這點上, 我們並沒有輕視其他歷史性生活方式(佳規六2;佳遺27;佳一2 2),而是將生活全部集中在福音價值上, 這些福音的價值召叫人走在自由道上,並改變了現世的生活態度, 以福音來推動每天的生活。
這種生活態度強調的是「忠誠」,對自己所選擇的生活── 福音生活──「忠誠」到底(會二,二3;佳規二4;佳五8), 為此,忠誠成為真理的證明,證實自己所開始的選擇。
為佳蘭來說,她對末世的思想更為強烈, 並且以和藹的面容來看待之。為佳蘭而言, 堅持地依附著耶穌基督或是被釘的主基督, 就是她末世思想及態度的核心:「的確,妳真是幸福的! 妳被賜與分享了這神聖的婚宴,這樣,妳能以妳全部心靈固守著祂; 所有天上有福的天軍,不停地讚賞祂的美麗。祂的愛鼓舞我們的愛, 祂的默觀使我們心曠神怡,祂的仁慈完成我們的喜樂; 祂的欣喜充滿著我們,祂的紀念帶來了一個溫和的喜悅; 藉著祂的芬芳,死者得以復蘇, 祂的光榮神視將祝福所有天上耶路撒冷的公民。 因為這個神視既是永恆的光輝, 也是永恆之光的光輝及毫無瑕疵的明鏡。」(佳四9-14)
這段話提到:耶穌的愛能鼓舞人;祂的默觀使人心曠神怡; 祂的仁慈充滿著喜樂;祂充著喜樂;祂的光榮帶來祝福; 祂生活的芬芳,使死者復活... 這都是末世及烏托邦的思想和境界。
我們看到了方濟與佳蘭在生命最後幾年間有如此深度的生活, 並且確認:最後是天主核准一切,正如第廿八篇《忠告》所提到的: 天主批准人類在現世生活中所做的一切, 且人類的秘密適度保存在心中,即使現世有不正義, 但仍是在天主的計畫之中。
方濟與佳蘭的活信仰及其靈修, 可能與現今的末世性的看法所不所不同,然而, 他們心靈渴望的內在運動,尋找及交付的態度, 為今日人們所處理的烏托邦的語言本身是一樣的。
1. 你以為方濟及佳蘭的烏托邦思想或是最終理想的基礎是什麼?
2. 堅守著對耶穌的愛與人類對末世思想的生活態度之間有何關係?
3.如何以烏托邦的末世思想來看現時的世界?
[福音]
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 他們一看見祂,就朝拜了祂,雖然有人心中疑惑。 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直到世界的終結。」(瑪廿八16-20)
1.天主國的來臨、耶穌的最後再來、 與我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終結,三者之間的關係。
2.直到世界的終結的這期間, 我們能夠作什麼樣的基信仰生活的見證?
3.從這段福音的記載,現世基督徒的生活理想是什麼?
[分享與反省]
1.宗教信仰的結構似乎沒有一些走向最後日子的張力的\信仰, 沒有某些有關世界末日的刺激性動力。在這一點上, 我們並不是要討論瘋狂或狂熱的信仰表達, 似乎是一種無節制的信仰行動。 末世性的刺激動力可以避免持續性無用及虔誠的思索的危險, 因為跟隨耶穌的生活本身,催促人行動, 而不許有何遲延的生活態度。 我們除了要制止教信仰張力的錯誤之外,一個渴望的末世性信仰, 整合了沒有希望的教會與基督徒生活, 因為這種種沒有希望的情況發生,乃來自教會或基督徒生活, 配合了那些沒有信仰人們及社會對現實生活的瞭解所致。 以積極的角度來說,末世性的因素是烏托邦及末世性思想的基礎。
2.有些想法除去末世性思想,撲滅了渴望,不去關心世界的未來, 認為這世界的未來,不必有人本身的圓滿發展; 這樣的想法似乎與新約的看法相違背, 因為天主在人的歷史中是沒有間斷的(參閱:瑪十23);同時, 天主國的圓滿能夠根據人是否有意行正義而推動它或是相反它。 由這裡便引發出信仰者面對歷史的一種責任。若是沒有這責任, 烏托邦是沒有可能的。
3.從這些問題的提出,我們清楚地意識到: 在天主國經歷的張力中,忠誠完全是必要的,也是正確的選擇。 宗教信仰的社會性經歷上, 忠誠不但證實信仰在沒有張力時仍能被生活出來, 並且為解決困難及防止分歧是有用的。在這個情況下, 忠誠不但包括在艱苦的道路上仍能維持下去, 及常處於交付的生活核心中努力下去; 並且也在歷史某種脆弱的麻木中能堅持下去。沒有忠誠的烏托邦, 將會是老舊及不冷不熱的烏托邦;沒有渴望、夢想的情況。
4.所有提過的都不違背生活的經歷, 並且提供了信仰者烏托邦思的可愛及歷史性的面貌。 那些可以生活出基督信仰的覺醒方式, 都已經在天主國理想的美好中所不能呈現出其吸引人及令人喜愛的地 方發生了作用。如果我們相信福音是聖賢、 具有特殊神恩人們及信仰生活的英雄人物的遺產, 我們卻不知道讓福音的末世思想作為我們堅持的渴望、 眾人找尋的同一渴望、脆弱人們所需要的鼓舞。為此, 將天主國放在一個無法詮釋及期待的,不為時間所限制的地方, 這樣,天主國不就等於沒說什麼嗎? 由具體天主國及歷史性的美好所引發出來的可愛、 具體及確定性的一切,才是使生活活躍起來的因素; 基督信仰的烏托邦思想,在這如此傾向於表面及講究實惠的環境裡, 持有許多的可能性。
5.基督信仰烏托邦思想也與脆弱人們的命運相連,因為本質上, 基督信仰的正義最終所具有的鼓舞是那些脆弱的人, 在未來的歷史佔有重要地位(瑪廿五31…)。 這種理想若不包括那些富豪及權勢的終結,它是不能維持的, 這也是可以讓人持續地在面對目前生活經驗裡, 烏托邦理想仍維持下去的原因。尤其是要相信, 這最後正義所帶來的結果,對今日的信友們來說, 其實便是指向在耶穌救主計畫的相同方式。 這便是基督信仰烏托邦理思的秘密,最為基本及不可否認的結構。
6.現代有些人認為,烏托邦的時代已完全過去了;事實上, 這是平庸的看法,因為有些烏托邦的歷史方式是過去了,然而, 推動這些烏托邦的深刻需要性仍存在著;無論是什麼樣的方式, 方濟會的生活明白天主的國不是被不同意見及看法的方式所操縱的, 而是一種與極深的渴望及經常穩定性的作為有關; 這些渴望是生活著的。
7.有些人認為可以縮短天主國的來臨,這樣的話, 方濟會士更應將生活與信仰結合在一起。
8.方濟會士應注意到那些說「夠了」的人們, 那些軟弱而受欺負的人們,那些被剝削的人們,那些受迫害的人們; 這些都是天主為重新指引歷史所具有的工作的記號, 是耶穌要求人們所作之事的記號。方濟會士對這些人所表達的尊重, 並不意味著要反對那些有權勢的人們。
[方濟的話]
全能、永生、至義及仁慈的天主,恩賜我們這些可憐的人們, 為了你愛情的力量,按照我們所知道的,實行我們所知道的, 實行你所願望的事,並且常願望你所喜愛的事;俾能內心受到潔淨, 內心受到光,明並為聖神的火所灼熱, 使我們能夠追隨你所喜悅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足跡, 在你唯一聖寵的助佑之下,享有你,至高者。你是三位一體,永生、 永王、永享光榮於無窮世的全能天主!阿們。
[吟詠]
1.愛在心中
耶穌的愛在心中 生活變得活潑 給人活力
祂的愛所賜的勇氣和信賴 讓我不再懷疑及失望
2.許諾和愛
天主美善和愛是生命中的滿足 祂的美麗不讓我逃避現實
祂的許諾及美好 激起我生命的期待 投入祂愛的創造中
3.凝視耶穌
要常凝視耶穌 因為在祂的被釘痛苦中 我看到主的榮耀
要常分擔他人的痛苦 因為我們分享了祂對急需人的愛
[祈禱]
耶穌,你曾是脆弱的嬰兒,是貧窮及謙卑的傳播天主國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